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财政信息 / 财政预决算 / 正文

黄龙县人民政府关于黄龙县2022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2023年9月27日在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黄龙县财政局副局长 贾海峰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黄龙县2022年财政决算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在县第十九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县政府向大会提交了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根据省财政厅《关于2022年省级财政与市县财政年终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陕财办预〔2023〕54号)及市财政局《关于2022年财政决算结算批复的通知》(延财办预〔2023〕93)文件精神,现将全县2022年财政决算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聚力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收、支、管、调、防”职能作用,加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全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决算为8061万元(扣除3007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完成年初预算11400万元的70.7%,比上年决算收入10856万元减少2795万元,降低25.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06万元,同比减少2794万元,减少55.9%,减少的原因是落实留抵退税政策;非税收入完成5855万元,同比减少1万元。

全县地方财政收入8061万元加上上划中央“两税”中的增值税税收返还收入94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22万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32万元,增值税“五五分享”税收返还869万元,均衡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2141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041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6269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6163万元,结算补助收入10821万元,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收入3549万元,共同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0270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转移支付收入2072万元,其他退税减税降费转移支付收入966万元,补充县区财力转移支付收入3028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35578万元,债券转贷收入5922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127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4万元以及上年结余3617万元,收入总计187275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支出181603万元,比上年决算154439万元增支27164万元,同比增长17.6%。以上收支相抵再减去专项上解支出4743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877万元及结转下年支出52万元,2022年县财政决算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20359万元,比2021年收入26985万元减少6626万元,同比减少24.6%。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332万元、转贷新增专项债券收入1200万元及上年结余9710万元,收入总计32601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决算支出19304万元,比2021年17694万元增加1610万元,同比增长9.1%,以上收支相抵再减去调出资金127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597万元,2022年政府性基金决算实现了收支平衡。

(三)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共有上级补助收入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调出4万元,做到收支平衡。

(四)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决算8477万元,加上上年滚存结余2700万元,收入总计11177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9464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713万元,收支平衡。需要说明的是,我县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上级统筹,保险基金执行情况为上级统筹我县执行情况。

二、2022年财政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22年,我们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财政改革落实见效,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深化,财政运行健康平稳,各项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财政保障。

(一)坚持稳经济一揽子措施与接续措施并重,政策效能不断提升。成立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专班,认真落实中省市县稳住经济大盘政策措施和市政府20条接续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留抵退税政策,全年累计减税降费9230万元,其中县级留抵退税3007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切实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用足用好各类助企纾困稳定市场主体政策,兜牢兜实民生和“三保”底线,加速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力促经济企稳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1603万元。

(二)坚持对内挖潜与向上争取并重,综合财力不断增强。一是面对疫情及减税降费政策影响,财税部门通力合作,多次召开财税联席会议和收入分析协调会,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加大零散税源的稽查征收力度,重点针对我县光伏风电企业耕地占用税、小寺庄煤矿资源税等税源进行挖潜,完成税收收入2206万元(扣除3007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二是严格落实非税收入目录清单管理,提高非税收入征管质量,非税收入完成5855万元。三是准确研究把握中央和省市财政政策扶持方向,积极谋划项目,想方设法向上争取资金。全年争取转移支付资金155898万元。一般转移支付120320万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42141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6269万元,结算补助收入10821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5041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6163万元,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收入3549万元,共同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0270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转移支付收入2072万元,其他退税减税降费转移支付收入966万元,补充县区财力转移支付收入3028万元,我县对所争取的一般转移支付全部用于疫情防控、助企纾困、基层“三保”等关键领域支出;专项转移支付3557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403万元,国防600万元,公共安全5万元,教育669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581万元,卫生健康304万元,节能环保7617万元,城乡社区8532万元,农林水11026万元,交通运输2413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122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149万元,住房保障2200万元,粮油物资储备3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170万元,其他收入783万元,专项转移支付做到按照用途专款专用。一般债券项目资金5045万元;专项债券资金1200万元,缓解了本级财政压力,增强了我县经济实力。

(三)坚持保障民生与优化支出结构并重,财政保障更加有力。一是继续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持续下降不反弹,腾出财力优先保障基本民生,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2022年“三公”预算执行数378万元,比上年430万元减少52万元,下降13.8%。2022年“三公”预算执行数378万元,比上年430万元减少52万元,下降13.8%。其中:公务用车购置84万元,和上年持平,原因是严格公车管理,节约开支;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92万元,比上年减少47万元,下降19.7%,原因是厉行节约,压缩开支;公务接待费102万元,比上年减少5万元,下降4.7%,原因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减少非必要支出。二是加快资金拨付。坚持“快速直达”原则,充分利用直达资金监管系统监督职能,落实直达资金管理机制,加快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确保直达资金政策落地生效,精准惠企利民。2022年我县共接收下达直达资金35985.53万元,形成实际支出35328.16万元,支出进度达98.2%。三是保障重点支出和刚性支出。在“三保”、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天然气补贴、兑现干部职工津贴奖金、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等支出刚性需求较大以及全县偿债压力凸显的情况下,通过加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合理调度财政库款,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年完成“三保”支出91366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33700万元、保工资支出45000万元、保运转支出12666万元。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在疫情防控、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乡村振兴等民生大事急事难事上精准发力、补齐短板,持续推进“一卡通”专项治理,确保各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精准发放到位。

(四)坚持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并重,全力支持城乡融合发展。一是统筹资金42.67亿元,实施工人文化宫改造、危房灾后修复重建、城区绿化、公寨沟水库、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242国道县城过境公路建设、防洪排涝三期、中小学优质均衡建设及三岔小学改扩建、城乡垃圾中转站等60个县级重点项目,促进了城乡建设提质增效。二是统筹资金15486万元,全力支持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疫情防控、市场监督管理、人防工程、公共安全、防汛抗旱、林业草原防灾减灾、污染防治等任务落实,保障了全县总体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三是统筹安排“农业农村”支出14584万元,用于支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奖补、店子河现代农业示范园、中蜂产业现代示范园、“保险+期货”农业试点项目、政策性农业保险、渔农生态循环种养基地等项目,提升了生态农业效益。四是统筹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7969.75万元,其中县级投入1360万元,实施了产业发展类、基础设施类项目96个,保障了以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引领的乡村建设全面铺开,设立了因病、因学、因灾、因房防止返贫致贫保险,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全面增强。五是统筹生态产业园区三产融合发展,拨付235万元支持奖励“五上”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发展。统筹资金28.75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7个,资金到位率大幅提升。六是统筹安排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资金5999万元,用于支持旅游奖补、旅游贴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全域旅游创建经费支出等,助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五)坚持改革创新与风险防控并重,精细化财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扩大“财政云”系统应用,财政总决算工作荣获省级优秀名次,政法经费保障及管理使用绩效情况被评为省级优秀格次,财政运行管理水平提升明显。一是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全年共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办理业务6457余笔、涉及金额218790.55万元。非税收入收缴和票据管理电子化,有效提升了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二是加大政府采购监管。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府采购”模式,全年完成平台采购项目163个,总预算金额23096.6万元,成交金额22539.94万元,节约金额556.66万元,节约率2.4%。三是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2022年完成10个重点评价项目12628.6万元,部门整体评价3个9390.72万元,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四是加大投资项目评审力度。发挥财政投资评审职能作用,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2022年共评审工程预算项目108个,评审预算金额63340.74万元,审减额6229.01万元,审减率9.8%,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五是扎实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新增国有资产214笔,金额9277.22万元;处置国有资产115笔,金额7945.74万元。累计收回国有资产租赁收入及资产处置收入合计110.45万元,防止了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六是主动谋划政府性融资担保工作。成立黄龙县金财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为今后融资担保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七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把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实现“借、用、还”相统一的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常态化监测,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妥善处理存量债务,确保不新增隐性债务。

      (六)公开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执行情况。为进一步推进县级部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2022年,黄龙县财政局对“2021年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质量提升经费”,“2021年中省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及县级配套资金”等10个财政项目支出实施重点绩效评价;对黄龙县残疾人联合会、黄龙县司法局和黄龙县扶贫开发局实施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对财政衔接资金重点区域项目专项资金进行了绩效评价,其中:优等次5个,良等次12个。评价工作结束后,第一时间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相关部门,责令其针对评价结果中反映的问题,限期进行整改。

                                                                              2022年县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结果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被评价单位

评价等级

备注

1

县医院综合住院楼购买医疗设备、设施所需资金

黄龙县卫生健康局


2

“三基建设”所需经费

黄龙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3

2021年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质量提升经费

黄龙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4

黄龙县(微型)便民停车场建设

黄龙县文化和旅游局


5

2021年中省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及县级配套资金

黄龙县财政局


6

2020年省级农业专项(绿色生产发展等)

黄龙县农业农村局


7

2021年中央水利发展资金(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

黄龙县水务局


8

2021年中央基建投资预算(拨款)(2021年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中央基建投资预算)

黄龙县自然资源局


9

2021年度黄龙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含G242国道、第八批省级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资金及农村公路缺口资金项目)

黄龙县交通运输局


10

2021年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

黄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1

部门整体

黄龙县残疾人联合会


12

部门整体

黄龙县司法局


13

部门整体

黄龙县乡村振兴局


14

2022年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黄龙县乡村振兴局


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少数民族发展)-黄龙县民政宗教和侨务服务中心


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以工代赈)-黄龙县经济发展局


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欠发达国有林场)-黄龙县范家卓子国有生态林场


2022年我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同时,我县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财政收入总量偏小,长期稳定税源短缺,一次性收入、非税收入占比较大,财政工作对上依赖度高,自身造血功能偏弱;“三保”、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支出需求持续攀升,政府债务还款进入高峰期;预算绩效理念还不够深入,管理还不到位,绩效结果运用还不够充分。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解决。同时为提高人民群众对财政执行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022年决算报告待人大审查批准后,财政局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要求,及时进行决算公开,全力打造阳光财政。

附件:黄龙县人民政府关于黄龙县2022年财政决算的报告附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