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其他 / 乡镇部门文件 / 正文

黄龙县崾崄乡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崾崄乡2023年玉米单产提升“百千万”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驻乡站所,各村民委员会:

现将《崾崄乡2023年玉米单产提升“百千万”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黄龙县崾崄乡人民政府

2023年3月11日

崾崄乡2023年玉米单产提升“百千万”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关于2023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厚基础、强科技,多措并举、创新服务,不断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增强生产综合能力,结合我乡玉米生产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底线,紧紧围绕全乡粮食生产“稳面积、攻单产、增总产、提品质”工作思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规模化集约化为方向,扭住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一关键,持续强化“藏粮于地、藏于技”物质基础,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五良协同”,强化科技创新、整合资源力量,积极落实先进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不断提高乡域玉米单产水平,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迭代升级,加速现代农业与小农户有机衔接,逐步探索健全乡域“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履职尽责”机制保障,不断推动我乡粮食单产迈上新台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二、目标任务

一是建设千亩密植高产高效示范方1个,以增密度为核心,强化中后期管理,落实5000株/亩播种密度要求,力争平均亩产达到850公斤。二是整建制推进万亩创建片1个,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抓手,扭住农技培训和农机作业这两个关键,强化播种质量提升,平均亩产较同等地力大田产量提高5个百分点。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千亩“示范方”。立足“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服务引领和导向示范,在乡域建设1个千亩密植高效示范方。持续应用和推广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重点加快推进耐密高产新品种应用,确保合理增密、适时晚收等关键技术落地见效,强化技术交流、完善政策规范,并在关键技术、关键环节给予适当补助,脚踏实地帮助种植大户或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乡域成熟技术模式“展示观摩平台”,让种粮者看得见、摸得着,愿意跟着干。

(二)整建推进万亩“创建片”。坚持向高标准农田要产量,向社会化服务要产量,向农机农艺融合要产量,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优势,以此为基础,以粮食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扭住农技培训和农机服务这两个关键,逐村巡回开展农机农艺关键技术培训,大力推进播种质量提升、中后期管理和全程机械化等工作,不断提升先进栽培技术应用率、社会化服务覆盖率、全程机械化作业率,把高产典型转化为大田产量,推动乡域玉米单产大面积均衡提升,最大范围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托起乡域粮食生产发展“新高度”。

四、主要措施

(一)技术措施要点。一增,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在水肥条件适宜、品质选择优化、管理水平较高田块亩均增播300-500株。三改,改种耐密高产新品种,综合立地条件、降水水平,优先选择熟期适宜、耐密抗倒、高产稳产的玉米新品种。改进肥料类型和施肥方式,充分应用测土配方成果,指导种植户科学施肥,根据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改变肥力种类和施肥方式,提升肥料利用率;改用高效联合作业机型,降低作业成本,综合提升生产效率。二防,开展化学除草和一喷多效作业,预防病虫害和倒伏。

(二)加强田间管理。播种后及时查苗补苗,发现有缺苗,断垄现象及时补种或移栽,确保苗全、苗壮;发现弱苗病苗及时拔除补栽,保证密度;病虫草害监测及有效防控;中后期加强排涝防洪工作,及时培土扶苗,确保高产稳产;适时晚收,提质增产。

(三)加强灾害预测。充分发挥农业气象信息联合预警机制作用,及时发布农业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做好干旱、暴雨洪涝、连阴雨、风雹等自然灾害防范措施,大力宣传普及粮食作物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技术。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政府乡长白少琛为组长,主任科员王向龙为副组长,驻乡站所负责人及相关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采取印发宣传画、明白纸等方式,广泛宣传玉米单产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技术要点和增产效益,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农民群众认识度,加大推广应用面积,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

(二)强化指导服务。由领导小组牵头,协调县级农业部门下派技术指导小组,制定技术方案,分区包抓,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关键农事季节开展现场指导观摩。在项目区树立醒目宣传牌,展示技术标准、实施单位和责任人等情况,抓点带面,为玉米单产提升行动提供有力技术保障,确保关键技术及配套措施落实落地。

(三)强化主题带动。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的主体作用,支持粮食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参与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带动群众普遍提升种植密度。要抓住农机作业这个关键,强化对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和作业监管,提高播种质量,适度增加密度,确保播种密度不打折扣,单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