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3十1创建 / 正文

国家级卫生县城

来源:黄龙县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18-11-30 08:33

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绿化带和黄龙的山水融为一体,规范有序的临街商铺与充满文化气息的墙绘长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11月29日,笔者走进黄龙县,“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油然而生。这一处处美不胜收的画面,映射出黄龙县开展“卫生创建”工作带来的新变化。

718B3

在11月29日,黄龙县召开的陕西省农村改厕暨卫生创建现场经验交流工作会上笔者了解到,近年来,黄龙县以维护天蓝、水清、山秀、地净为目标,始终坚持把卫生创建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旅游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把集中整治和长效治理结合起来,把重点突破和全域提升结合起来,把干部示范和全民参与结合起来,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城乡治理水平逐步提升,2013年、2017年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国家卫生县城。

5718D

党政同抓促成效:2017年3月,黄龙县率先提出了利用3年时间创建国家卫生乡镇达到全覆盖的目标后,成立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的创建国家卫生乡镇指挥部。编制印发了《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工作规划》、《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工作实施方案》、《农村改厕三年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等,同时将卫生创建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县、乡、村三级逐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月通报、季评比、年考核制度。将结果上报两办(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考核办采取联合督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责任倒查等方式全程跟进,加强创卫工作顺利推进。

4EDA0

法制融合促创建: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新建改造法治景区、法治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谁执法谁普法”示范单位等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和法治宣教基地;依托智慧旅游信息化平台,整合治安、防火、旅游等509个视频监控资源,对重要路段、重点区域、景区景点卫生创建工作进行实时监控;整合卫生、公安、旅游、住建、城管、食药、文化等全县各行业执法力量,建立信息共享、联合巡查处置机制,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市场秩序、违规建设、生态保护、食品药品等专项执法行动,集中力量实施城乡结合部综合治理。

46BAE

项目带动促长效:加大县级财力投入,率先在全市实施城区和瓦子街镇杆线下地工程,乡镇建成3个规范化垃圾填埋场,4个简易垃圾填埋场,统一配备垃圾清运车、垃圾仓,增设垃圾箱、垃圾桶,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四级责任体系,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医疗性废弃物由市固废中心集中收集运送处置;引进省环保集团,实施了投资9000万元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两年内完成乡村26处污水处理站、3处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站建设,今年建成7个乡镇政府驻地12个污水处理站,加快农村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进程;大力推进农村改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原则,严控技术规范,严把工程质量,严格项目验收。截至目前,累计投资1700万元,完成6880 套水冲式、双瓮漏斗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计划于2020年全面消除旱厕。

62C5C

多措并举促提升:全县47个行政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建成“垃圾兑换银行”1个总行、8个分行、41个兑换网点;47个行政村“爱心超市”实现全覆盖;从2016年开始,启动了“厕所革命”、“烟头革命”和“多彩黄龙”产业转型工程,投资1900万元,新建改建旅游公厕49座,其中A级旅游公厕17座,实现城区乡镇、景区景点、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全覆盖。实施了“一城三川五廊十景观”“多彩黄龙”建设,绿化美化总规模达1.6万亩;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增强群众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健康意识;利用“两台、两报、两网、一刊、五个新媒体公众号”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创卫事迹和卫生科普知识;建成全省首个县级病媒生物标本室,制定《黄龙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管理规定》,聘请专业消杀公司,定期对重点区域、场所等进行集中消杀;聘请病媒生物防制监督员27名;在全县25个贫困村开展了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巡讲活动,为全县因病致贫户1163人进行全面体检,健康扶贫管理489户590人。实行“六个一”慢病管理,组成33个全科医师团队,逐户开展健康签约服务,签约服务率100%;建立慢病管理台账,按病种免费发放药品1308人次,累计发放13.53万元。

50A4A

“‘青山环抱,碧水长流’是黄龙最好的形象代言,我们是生态文明的宣传员,是美好环境的分享者,每一位黄龙人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这片美好家园。卫生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黄龙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富荣说。

343B3